北緯23.76,,東經116.68
這里是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(qū)東北部山區(qū)
毗鄰鳳凰鎮(zhèn)
唐末宋初始有先民定居于此
75平方公里大地上
畬漢兩族人民一家親
文以載道,,祠典雍雍
清初該地建有一祠,名為文章祠
后以“文祠”為地名
這便是美麗的潮州文祠鎮(zhèn)
作品《多彩文祠》,。鄭程光 攝
這是文祠如今的身份證
受訪者供圖
怎么樣,還挺清秀的吧
歷史悠久,,文化積淀
這里有見證潮州經濟繁榮的婆姐嶺古驛道
山行十人九商賈
肩輿步擔走不休
行走在寫滿故事的青石上
昔日的繁忙景象仿佛浮現眼前
位于潮安文祠鎮(zhèn)赤內村現存的婆姐嶺古驛道,,全長約180米,,寬約2米,共一百七十余級,,是古時饒平到潮州府的必經之路,,也是閩粵的要道,見證了潮州千年歷史的“活化石”,。圖片來源:墨沫說
婆姐嶺上有一個石門樓,,名為“永安門”,,清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重修,是一座古關隘,,墻高約4米,、厚1.23米,均以石砌,,門呈拱形,。直通意溪鎮(zhèn),連接潮州城,,另一側通文祠,,與往鳳凰饒平之路相連。圖片來源:墨沫說
紅色革命遺址葡萄園
無數先烈衛(wèi)我河山,,浴血奮戰(zhàn)
運籌帷幄之中,、決勝于千里之外
誓將敵寇斬馬前,還我華夏錦繡河山
紅色革命遺址葡萄園——中共潮汕中心縣委舊址位于潮州市潮安區(qū)文祠鎮(zhèn)治北側的長背村葡萄園曾昭永家宅。信仰堅定的共產黨人曾在這里英勇抗日,。
生態(tài)小鎮(zhèn),,綠美文祠
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達82%
山明水秀,風光旖旎
先后榮獲“廣東省森林小鎮(zhèn)”“廣東省衛(wèi)生先進鎮(zhèn)”等殊榮
10.3公里文祠水碧道
勾勒出小鎮(zhèn)婀娜身姿
晴天和暢,,清澈透亮
如紅色絲帶系在少女腰上
雨后文祠水碧道,。文祠水碧道分2段:第一段為干流段,上游起于石坑橋,,下游至銀潭堤圍與省道交接處,,河段總長約8.0 km;第二段為北社水支流段,,總長2.3 km,。文祠水碧道總建設范圍約10.3km,項目總投資為4716.4萬元,,建設內容主要包括:硬質堤坡生態(tài)改造,、新建瀝青步道、改造瀝青步道,、新建景觀橋梁以及園建,、休憩平臺等。
行走于如意溪村綠茵茶海之中
與壟壟茶樹來個親密接觸
清香四溢,,使人醉心
“一片葉子”造?!耙环桨傩铡?/p>
聚力打造鳳凰文祠茶旅走廊
助推單叢茶產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
如意溪村茶園 ,。翁森浩 攝
潮州市潮安區(qū)鳳凰文祠茶旅生態(tài)走廊綜合建設項目,投資約361000萬元,,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潮州市潮安區(qū)鳳凰文祠美麗圩鎮(zhèn)風貌提升補短板(包括省道S231線鳳凰至文祠路段道路景觀提升,、潮安區(qū)鳳凰文祠茶旅走廊農村生活污水整治)、潮州市潮安區(qū)鳳凰文祠紅色遺址與畬族文化保護和生態(tài)旅游開發(fā),、潮州市潮安區(qū)鳳凰單叢茶等特色產業(yè)提升與生態(tài)保護等,,進一步推進鳳凰山規(guī)劃建設,打造鳳凰文祠茶旅走廊,。
四月的河塘村風光正艷
春風十里黃花醉,,一路金黃一路香
來文祠,赴一場黃花之約
文祠鎮(zhèn)河塘村黃花風鈴木。李桂賢 攝
溯溪戲水,,感受夏日清涼
夜宿美安里客棧
遠離城市喧囂,尋得一處靜謐
坑美村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別樣美麗,,綠樹掩映,古村靜謐,,黃昏時刻,,夕陽返照,路燈柔和而明亮,,整個村莊流光溢彩,。
坑美村盤活利用閑置住宅發(fā)展民宿經濟,目前村內民宿,、客棧共有18間,,這個有著400年歷史的小山村,正煥發(fā)出生機活力,,努力探索著綠色發(fā)展的農旅融合振興路,。
來坑美村戲水,,感受夏日清涼??用来骞﹫D
(《文祠山水好風光》MV成片,,時長共4分01秒。視頻來源:南方都市報N視頻)
水果之鄉(xiāng),,產品質優(yōu)
這里的氣候溫和雨量充沛,,地理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
肥沃的土地孕育出水果之鄉(xiāng)的美名
枇杷黃后楊梅紫,酸甜人生真滋味
鳳城冬月,,橄欖飄香
碩大的橄欖樹砥礪風霜,,結出累累生態(tài)果實
正等待勤勞的人們前來采擷
喜摘橄欖,。柳楊 攝
喜迎新春,。余利興 攝
(潮安區(qū)橄欖豐收場景短視頻,時長共1分03秒)
吟著豐收小曲,,顆顆青果落入竹筐
可制成蜜餞,、烹飪美食
在潮安區(qū)橄欖省級現代農業(yè)產業(yè)園加工車間
橄欖汁甘醇,橄欖酒清香
“醉美”文祠,,名不虛傳
受訪者供圖
潮安區(qū)橄欖省級現代農業(yè)產業(yè)園,。潮州市攝影家協(xié)會供圖
()
畬漢一家親,,共筑中國夢
這里的李工坑村是畬族的發(fā)源地,作為潮州9個畬族聚居村之一,,地處鳳凰山南麓
良田載福氣,,青山藏寶貝
秀美山水滋養(yǎng)著勤勞勇敢的畬族人
畬語、畬歌,、畬舞等畬族文化瑰寶在這里世代傳承
房屋每一面彩繪,,述說著山哈人“鳳凰”故事
招兵節(jié)盛會,寄托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景
李工坑畬族特色村。吳秒衡 攝
潮州鳳凰山畬族發(fā)源地。吳秒衡 攝
畬族文化墻繪。吳秒衡 攝
緣分一線牽,,常常掛心中
畬族,,這個從潮州鳳凰山走出去
并存在了數千年的民族
以自己的智慧,創(chuàng)造了無數令人贊嘆的神奇
文祠鎮(zhèn)李工坑村。
遠眺潮州鳳凰山鳳鳥髻。
【策劃】鄧廣志
【作者】許東宜 邱媛湲
【制圖】許東宜
【攝影】張瑞霖 譚家富 吳秒衡 曾澤煌
【編輯】陳志深
【來源】南方農村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