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0日,“六一”兒童節(jié)前夕,,在江門臺山市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操場上,,人聲鼎沸,樂聲飄揚,。近兩個小時的演出,,音樂聲、鼓掌聲與孩子們的歡笑聲交織于僑鄉(xiāng)夏日的空氣中,。
入夏的廣東,,“龍舟水”如約而至。從5月中下旬開始,,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紛紛投入到“六一”文藝匯演的籌備中,。每當下午最后一節(jié)課的下課鈴響后,總有幾個按耐不住的孩子高高地昂起頭往門外看去,,“等雨停就該排練了,!”
蘇梅睿軒(第一排左3)和同學們一起排練“六一”節(jié)目,。
在這些孩子中,,蘇梅睿軒是最興奮的一個。一年前,,他還在墨西哥讀書,,而如今他將在中國度過自己的第一個“六一”兒童節(jié),也將首次用中文表演節(jié)目,。在蘇梅睿軒的身后,,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的老師們不斷地鼓勵他大聲說出漢語?!拔夷苄?!”排練間隙,蘇梅睿軒肯定地說道,。
江門臺山有160多萬旅居海外及港澳臺等107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臺山籍鄉(xiāng)親,,素有“中國第一僑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隨著全球化浪潮不斷奔涌,,像蘇梅睿軒一樣跨國歸鄉(xiāng)的華僑子女在臺山鄉(xiāng)鎮(zhèn)越來越多,,這些“洋留守娃”或與父母多年分隔,或面臨中文不好難題,,或難以適應中國生活,。但毋庸置疑的是,他們都正在南粵鄉(xiāng)土中,,在鄉(xiāng)鎮(zhèn)教師的循循善誘中,,努力融入當下,探索成長之路,。
(“洋留守娃”在廣東,,時長共4分21秒)
2010年,,廣東出臺《關于華僑子女回國在我省接受義務教育的實施辦法》,,從頂層設計上保障華僑子女受教育權益,突出“視同當地居民子女”,。“守護童心不分‘洋’或‘土’,,我們要讓所有留守兒童學業(yè)有教、心靈有潤,?!?/strong>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常務副校長陳育新介紹,目前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共計接收了225名返鄉(xiāng)讀書的華僑子女,,約占全校學生的八分之一,,“我們努力將中華傳統文化貫穿于每一位華僑子女的學習生活,,在循循善誘、春風化雨上下功夫,,讓每一個花朵向陽生長,。”
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共有44個班級,,基本每個班會有一兩名“洋留守兒童”。
父母的抉擇:讓自己的孩子學好中文
2023年,,9歲的龔嘉榮在媽媽的陪同下踏上了一段遙遠的歸鄉(xiāng)旅程,。從大洋彼岸的國度來到江門臺山市海宴鎮(zhèn),龔嘉榮只記得“飛了很久”“這里一樣很熱”,。
海宴鎮(zhèn)是龔嘉榮的祖籍地,,也是他未來幾年上學、生活的地方,。對于龔嘉榮的父母而言,,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回到祖籍地接受教育,傳承中華文化,,“至少要會說中文,、懂漢語”。
龔嘉榮的媽媽留給他適應的時間并不長,。等到各種入學手續(xù)辦齊,,媽媽就要盡快返回巴西,而龔嘉榮將和祖父一起在海宴鎮(zhèn)生活,?!皝淼竭@里才發(fā)現,大家中文都很好,,自己是最差的那一個,。”龔嘉榮說,,臉上露出羞澀的微笑,。
2023年9月,開學,。開學后不久,,龔嘉榮在同級發(fā)現了與他相似的“大孩子”。這些孩子大多從巴西,、墨西哥回來,,年齡普遍在8到10歲,。陳育新介紹,2023年,,從境外返回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讀書的孩子有52名,,其中有35名孩子超過一年級學生正常入學年紀,跟著父母在境外已經上過1到3年小學,。這些返鄉(xiāng)就讀的華僑子女,,他們持有中國護照和美國、巴西,、墨西哥,、伯利茲等國的長期居留證,或根據出生地所在國法律,,已加入外國籍,。
雨過天晴,,孩子們在操場上玩游戲,。
在海宴鎮(zhèn),“出國潮”是當地人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,,幾乎家家戶戶有人出國打工,。最新數據顯示,海宴籍僑胞有12.5萬人,,他們的足跡遍布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,其中僑胞人口超過10000人的國家是美國和巴西。旅居國外的華僑大部分在國外開餐館,、做廚師,,也有人經商或留學。
伴生于當下經濟社會發(fā)展形勢,,“歸國熱”也在海宴鎮(zhèn)成為大趨勢,。據當地人介紹,海宴人出國后結婚,,一般會生兩個孩子,,部分家庭會有三四個孩子。因為華僑在外多以打工營生,,生活壓力很大。這時候,,照顧孩子成為了一種負擔和奢望,。“語言,、文化、生活習慣等方面也有差異,,大家不太接受國外的教育方式,,也不希望孩子們離中國‘越來越遠’?!?/strong>一位常年在美國工作生活的家長指出,,當前越來越多的海宴鎮(zhèn)僑胞選擇將子女送回國內接受教育,希望孩子們能夠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成長,。
“我們當地的華僑對自己的家鄉(xiāng),、對中國有很強的歸屬感?!睂τ谌A僑子女的“歸國熱”,,陳育新很是感慨,“哪怕這些孩子最終還是要去國外生活,,去到父母身邊,,但家長們還是希望小孩能學好中文和海宴話?!?/p>
“僑二代”的適應:努力告別“留守孤獨”
在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許多老師的印象中,,今年7歲的沛沛(化名)在剛來學校時“基本不開口講話?!?/p>
對于陌生人的問好,,沛沛顯得十分局促,兩只手緊緊地抓著褲子兩側,,眼里流露出好奇又略帶緊張的神情,。而像林子軒和龔嘉榮這樣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,已經和同學們打成一片,,自如地和老師,、同學們交流。
在采訪中記者發(fā)現,,隨著時間的推移,,這些“僑二代”們會出現不同的適應情況。一些孩子很快便融入了新環(huán)境,,與新同學們打成一片,,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。他們在課堂上積極發(fā)言,,課間與同學們嬉戲玩耍,,仿佛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。這些孩子的性格開朗,,適應能力強,,很快就適應了國內的學習生活,。
朱嘉豪(右4)和隊友們參加臺山排球比賽,,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,。
然而,也有一部分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,,他們因為驟然離家,、語言不通、文化差異等原因而感到孤獨和困惑,。此外,,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出生就被送回家鄉(xiāng)由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撫養(yǎng)長大的孩子,?!八麄兒透改冈趪鴥却蚬さ牧羰貎和煌麄兒透改敢娒娴臋C會更少,?!痹趯W校任教18年的教師趙麗英說,“在我的班上,,有位學生的父母至少5年沒回來了,。”
“洋留守兒童”在我國多個省份均有分布,,但主要集中于福建和廣東等地的知名僑鄉(xiāng),。因為隔代教育、情感隔閡等問題,,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,“孤獨”是常常能聽到的感受。
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為了幫助“洋留守兒童”遠離“孤獨的煩惱”,,通過開展課業(yè)輔導,、興趣課堂、隔代教育技巧講座,、感恩課程,,在心理上及成長上及時給予呵護,努力讓這些“洋留守兒童”在結交新朋友,、增長新知識的過程中順利融入到當地生活,。
下課后孩子們在操場上撒歡兒,。
在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的操場上,,記者見到了另一位“洋留守兒童”朱嘉豪,,12歲的他7年前從巴西回來,,現在讀6年級。見面時,,朱嘉豪剛剛在臺山市,,與他的隊友們在男子排球比賽中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績。當朱嘉豪與其他隊友打鬧時,,并沒有太多留洋的影子,。
“雖然我爸媽很少回來,但現在我有一群好朋友,,在這里很開心,!”如今的朱嘉豪已經想不起自己當初回國時的場景,他只記得剛回來時還不太會說中文,,而現在已然習慣了國內的生活,,習慣了在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的日子。
教師的堅守: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
在海宴鎮(zhèn),,許多家庭由于父母遠在異國他鄉(xiāng),,照顧和教育年幼子女的重責就壓在了老人們身上。但囿于精力和能力,,老人們往往以“照顧好孩子的身體”為首要任務,,對他們的學習、生活等方面“心有余而力不足,?!?/p>
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的老師們深知,這些跨國歸來的孩子們,,他們既需要適應新的環(huán)境,,又需要克服與父母長期分離的困擾。因此,,他們不僅在教學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,,更在生活上給予了孩子們無微不至的照顧。
在黃鳳愛看來,,除了要當好孩子們的老師,,還要當他們的朋友和“媽媽”。黃鳳愛是五年級六班的班主任,,2022年她從江門市區(qū)的學校來到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任教,。“班上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,也有一些是父母在國外的‘洋留守兒童’,?!秉S鳳愛告訴記者,她除了要解決這些孩子的學習問題,,還要解決他們的心理和生活問題,。
小學放學早,,為方便家長接送、照顧,,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提供課后服務,。
回想起教過的學生,最讓黃鳳愛觸動的是父母常年在巴西工作的誠誠(化名),?!皠偨邮值臅r候,誠誠成績特別差,,爺爺奶奶也管不住他,,在生活上又沒那么注意,有天我看到他衣服肩膀那一塊都破了,,都沒給他縫一下,。”面對這樣的誠誠,,黃鳳愛很心疼,。她量了誠誠的身高體重,并提醒誠誠的爸爸要給他訂新校服,。
而有時候,,黃鳳愛也會在誠誠的事情略顯無奈?!耙驗檎\誠之前經常不寫作業(yè),,說了好幾次都不聽。有一回我太生氣了,,就說要打電話告訴他爸爸,,他態(tài)度很抗拒,,我就問他為什么,他就說因為他爸爸不在身邊,,而且他爸爸也已經離婚了,,他不想爸爸失望?!秉S鳳愛回憶道,,“聽到誠誠這樣說,我的心又酸又澀,。對于這些‘洋留守兒童’而言,,愛的缺位是現實,,我們身為人師,,要有所行動?!?/strong>
后來的日子里,,黃鳳愛答應了誠誠的請求,并約法三章,,要求誠誠從此要上課聽講,、好好學習,“從此之后他每天都來問我寫什么作業(yè),,以前他都是四五十分,,現在三科都有七八十分?!秉S鳳愛笑著說,,“他爸爸后來還跟我說很感謝我,孩子變得聽話了,?!?/p>
看著操場上“洋留守兒童”們逐漸融入校園生活,黃鳳愛洋溢著藏不住的笑容,。而面對記者拋出來“會不會回城市教書”的問題,,黃鳳愛突然哈哈一笑說:“在鄉(xiāng)鎮(zhèn)教書反而更有成就感,特別是看到孩子們一天天的轉變,,再累都覺得值,。”
教育需要陽光,,更需要陽光教師,,只有這樣才能溫暖留守兒童的心,讓孩子們健康,、幸福,、快樂地成長。現在,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有近100名教師,,他們通過堅守與努力,,讓“洋留守兒童”在嶺南鄉(xiāng)土快樂成長。
各界的努力:一切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
“洋留守兒童”這一群體在江門并不罕見,。
隨著中國的經濟發(fā)展快速發(fā)展,,將孩子送回國內讀書的僑胞越來越多。為了更好地解決“洋留守兒童”的教育問題,,社會各界都在不斷努力,。
在今年初,江門市人大代表,、廣東協誠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陳嘉瑜,,在江門市“兩會”期間提出要在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同時,推動形成“黨委領導,、政府主導,、部門協調、學校組織,、家長參與,、社會支持”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,將家庭教育由傳統的“家事”上升為新時代的“國事”,,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“洋留守兒童”的教育工作,。
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也在不斷地努力和改進。“我們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家訪,,對‘洋留守兒童’則要求老師不少于兩次上門家訪,。”陳育新告訴記者,,學校會定期以電話溝通,、微信聯系等方式,及時向他們反饋孩子們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,,同時也聽取家長們的意見和建議,,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。
此外,,學校還注重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心理健康,。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,配備了專業(yè)的心理咨詢師,,為孩子們提供心理咨詢和疏導服務,。同時,學校還通過班會,、心理健康課等渠道,,普及心理健康知識,,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。
為了讓學生們了解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,學校還開辦書法,、醒獅等興趣班,。 圖為孩子們在上書法興趣班。
陳育新介紹,,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,,學校還開辦書法、醒獅,、朗誦、合唱等興趣班,。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結合重大節(jié)日為契機,,通過不同形式,多種渠道開展愛國主義教育,、禮儀教育,、感恩教育、誠信教育,、社會實踐等系列教育活動,,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,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,。
“少年強則國強……”5月28日,,“龍舟水”短暫停歇,在海宴鎮(zhèn)中心小學操場上,,孩子們?yōu)椤傲弧眳R演排練朗讀《少年中國說》,。在啟超故里江門,屬于“洋留守兒童”的幸福正延綿入鄉(xiāng)鎮(zhèn),,播撒于沃土,。
【策劃】嚴亮 周曉鳳
【統籌】冼偉鋒 韓安東 樊靜東
【記者】唐瑞謙
【攝影】吳秒衡 謝進揚
【剪輯】彭華
【配音】任峻男
【設計師】梁羅娜
【來源】南方農村報